-
Telephone:400-000-0000Telephone:400-000-0000
-
Wechat:abcdefg
-
-
Mailbox:admin@yourdomain.com
“面朝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10多年前,依靠這個獨特的自然優勢,曹妃甸正式拉開了耗資巨大的開發大幕。
而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至重大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因港而生的曹妃甸與缺少出海口的北京,在港口上找到了天然的契合點。
事實上,始于2005年的首鋼集團搬遷,已率先開啟了北京與曹妃甸合作的嘗試。目前,在首鋼的示范效應下,曹妃甸與北京的產業轉移與融合,正駛入快車道……
每個周日的下午,老王都會準時出現在北京石景山區老首鋼的東門,坐車去唐山曹妃甸,然后在下個周五下午,再從曹妃甸坐車回京。在老王的印象里,因港而生的曹妃甸與苦尋出海口的北京,在港口上找到了天然的契合點。
從曹妃甸到北京,不到300公里,車程需要3個多小時。在這條產業外遷的路上,老王和他的首鋼工友們,已經往返了10年時光。
2005年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后,首鋼開始由北京石景山搬遷至曹妃甸,正式拉開了區域聯姻的帷幕。2010年6月,首鋼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從此,首鋼京唐公司的4000多名北京籍員工,如“候鳥”般定期往返于京冀兩地。
對于此次搬遷,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說,“首鋼的搬遷是京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生動范例,對推動協同發展有很大的啟發。”
一位曾在曹妃甸尋求機遇的投資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曹妃甸的起伏騰挪,恰如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縮微影像。
如今,一場更大的產業大遷徙,正在敲打京津冀轉移與融合的門環。
首鋼搬遷邏輯
首鋼于1919年建廠,新中國成立后飛速發展成為北京的骨干國企。石景山廠區的大煙囪和大高爐,曾一度是首鋼現代化的標志。這個距離北京天安門僅17公里、占地面積將近9平方公里的工廠,在改革開放30年里,其銷售收入從14.43億元提高到1320億元,累計向國家上繳利稅費576.6億元。
最令首鋼人驕傲的是,首鋼的納稅額,曾一度占到北京市的5%。在2004年,首鋼的納稅額已占到石景山區的55.4%。
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首鋼的經濟效益是明顯的,但是首鋼每年產生的大量粉塵對北京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隨著城市區域的擴展,首鋼和當年的一些老國企類似,也逐漸“進入了”北京的中心城區。
在老王看來,“窩”在石景山的首鋼,處境頗為艱難,為了北京的藍天,為了北京的空氣,首鋼的產能一直在壓縮,鋼鐵的生產規模受到很大限制。
數據顯示,1994年,首鋼的鋼產量達到824萬噸,位居當年全國第一。但在之后的10年間,首鋼的鋼產量一直徘徊在800萬噸左右,在全國的排名逐年后退。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從“十五”規劃開始,關于首鋼的治理問題就一直在討論。隨后,北京申奧成功,首鋼搬遷被正式提上日程。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原則同意首鋼實施壓產、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
隨后,首鋼帶到曹妃甸的是中國第一個千萬噸級臨海鋼鐵企業,項目總投資677.31億元。在老王看來,曹妃甸因港而生,首鋼搬遷也在此找到了依托。
產業承載之地
在2003年之前,由于各種原因,曹妃甸島長年荒蕪,一直沒有得到開發。這對首鋼來說反而是件好事,可以在“一張白紙”上自由地規劃。
實際上,首鋼搬遷到曹妃甸,是在那里新建一座國際先進的鋼鐵企業。
在鋼鐵研究人士徐勇波看來,首鋼的搬遷,不只是自身的發展和舉辦奧運會的需要,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基于中國鋼鐵工業整體發展調整的需要。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鋼企對海外鐵礦石的需求有增無減,對于處于內陸的首鋼而言,由于沒有港口,所以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代價運輸鐵礦石。“煉1噸鋼需要6噸的物流配送,首鋼的產能以1000萬噸計,物流配送的量相當大。”徐勇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
如今,來自巴西、澳大利亞等地的鐵礦石一經上岸,即通過1400米長的傳送帶,直接送達首鋼廠區,首鋼生產的成品又通過曹妃甸碼頭運往各地。
據《北京晚報》報道,由于臨海靠港,首鋼京唐公司每噸鋼材僅物流費用可節省100元至150元,按照年產900萬噸鋼材計算,可以節省9億至13.5億元物流成本。
在經歷建設、磨合期的百億巨虧后,2014年5月,首鋼京唐公司扭虧為盈,讓老王心里踏實不少,“說實在的,就是看到有前景、有成就感,才來到島上的。”
在一位曾到曹妃甸調研的投資人士看來,對曹妃甸而言,首鋼的入駐如同催化劑一般,極大地促進了曹妃甸礦石港、原油港、煤炭港等港口群的建設。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曹妃甸港區貨物吞吐量(2.9億噸)超越秦皇島港,躍居河北第一大港,在主要運輸貨種統計中,礦石1.4億噸、鋼材3204萬噸。
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資料中,曹妃甸區政府如是形容曹妃甸港,“這個距北京最近的港口,無疑寄托著北京走向海洋的夢想。”
以首鋼搬遷曹妃甸為序幕,曹妃甸已成為迄今為止首都產業外遷最大的承載地,目前共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業落戶曹妃甸,總投資達1446億元。
共贏發展思路
“首鋼搬遷為北京解決環境問題、落實城市功能定位作出了巨大貢獻。”曾參與新首鋼規劃的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說。
事實上,首鋼搬遷又涉及北京市和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治理和協同發展等一系列戰略性工作,首鋼的搬遷,拉開了首都功能疏解的大幕。
在爭取北京外溢產業上,曹妃甸早已暗自發力。從2013年10月起,曹妃甸已開始全面招商。其時,來自曹妃甸的60人的招商隊伍,對京城展開全方位“搜索”,走訪了北京有可能外遷轉移的400多個項目,并逐一創建檔案。
2014年6月底,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和市長王安順率領下,北京方面代表團一行80余人到曹妃甸考察。一個月后,京冀兩地7項合作協議簽署,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框架協議》。
“只有這個協議是政府主導的,其他協議都是政府引導、支持和鼓勵。”在曹妃甸政府人士看來,這個協議比黃金還珍貴,潛在的長遠影響比任何想象都大得多。
按照京冀雙方此前的約定,曹妃甸將拿出100平方公里土地與北京共建產業園區,而北京承諾5年投入200億元。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也對曹妃甸擁有的土地和空間優勢推崇有加,“北京最發愁的問題就是拆遷,而唐山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拆遷。”此外,河北省長張慶偉日前透露,經京冀雙方協商,決定在曹妃甸劃出9平方公里優先用于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先行啟動區建設,為建設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探路”。
曹妃甸造地的成本大概在10萬元一畝,目前工業用地一般基準價是11.6萬元/畝,而港口用地是28萬元/畝,商業用地50萬元/畝,住宅用地大約在60萬~100萬元/畝。
一位投資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冀合作前景雖然美妙,但在利益分割上,雙方如何各取所需,才是當務之急。
早在2013年,記者初到曹妃甸調研時,曾有投資人士認為,產業轉移到外面會給首都經濟造成損失,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很難實現真正的產業轉移。
多年來,京津冀三地合作的主要障礙就是企業轉移帶來的GDP、稅收和政績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協同發展、區域共贏方面,曹妃甸找到了較好的解決方案:據河北日報報道,企業所得稅在北京繳納,而增值稅等稅種則在曹妃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