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lephone:400-000-0000Telephone:400-000-0000
-
Wechat:abcdefg
-
-
Mailbox:admin@yourdomain.com
2016年是中國去產能“元年”。去產能成績斐然,卻也引來了質疑和擔憂。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去年(2016年)中國各地,以及寶鋼、武鋼兩大央企,累計落實鋼鐵去產能任務9108萬噸,是年初制定計劃的兩倍有余。這一壓減規模,相當于中國最大鋼鐵企業河鋼集團2015年產量的兩倍;相當于世界第四大產鋼國美國及加拿大的2015年產量總和。
不少省份超額、提前完成年度乃至“十三五”任務。中國最大的產鋼省河北,去年壓減煉鋼產能1600萬噸,是原計劃的兩倍。浙江省也在原計劃303萬噸的基礎上,超額壓減煉鋼產能85萬噸。黑龍江省在去年,完成了原本應在五年內完成的610萬噸壓減任務。
“去年,尤其是下半年鋼鐵去產能之所以如火如荼,與中央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大力督促密不可分,更與各省市存在較多無效產能且企業可獲得政策補貼息息相關。”胡艷平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河北省鋼鐵去產能噸鐵可補25元,噸鋼補貼30元,重慶地區噸鋼補貼為72元。
雖然去年壓減的鋼鐵產能規模大,卻大部分屬于長期閉置的無效產能。調研數據顯示,在已壓縮產能中,無效產能占比超過六成,正常生產的產能不足40%。壓減的在產產能中,遭受最大打擊的是工頻爐和中頻爐產能。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突然掀起一波“圍剿中頻爐”的行動,起初在中國最大的兩個產鋼省份河北和江蘇展開,隨后擴及全國。
中央決策層本意在重拳整治“地條鋼”,而工頻爐和中頻爐是“地條鋼”生產企業所采用的主要設備。不過,并非所有采用這兩種電爐設備煉鋼的企業所產出的鋼產品都是地條鋼。盡管如此,工頻爐和中頻爐依然成為“過街老鼠”,被各地方政府列入應予堅決拆除的“落后產能名單”。
“當前鋼鐵去產能問題在于政府決策過多,并非企業在市場壓力下主動調結構、去落后過剩產能。”中國鋼鐵資深研究人士馬忠普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倘若對嚴重過剩產能、環保落后產能與合理過剩產能不加區分,很可能會造成市場混亂。馬忠普認為,市場經濟體制下,鋼鐵產能永遠是過剩的,而且一定的產能過剩是維持市場競爭活力,維持價格穩定和行業轉型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主要市場動力。因此,產能過剩有合理性過剩和嚴重過剩之分。衡量鋼鐵產能是否嚴重過剩,從市場角度出發,主要是看鋼鐵行業能否創建供需大體平衡。
相比于煤炭、有色金屬、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中國價格率先回升走出低谷,并影響其它資源性大宗商品價格回升。
從2015年底到2016年上半年,中國鋼鐵企業通過自身調節產量,已逐步從虧損泥潭中掙脫并重新站上盈利線。彼時,去產能尚未有實質性進展。在馬忠普看來,這恰恰說明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并非自身不可控制。
馬忠普建議,政府在鋼鐵去產能工作中只需抓住兩點:環保和質量。“污染環境的產能和質量不達標的地條鋼都應堅決去除,這是法治層面的內容,至于鋼鐵市場具體應保留多大的規模,應該讓市場來做決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也贊同這一觀點。他認為,“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職責,需要市場調整的留給市場。”
“倘若政府繼續去所謂過剩產能,不僅會人為削弱中國這一優勢產業,并且只能帶來鋼價的瘋狂,增加通脹風險和下游企業成本上升,拖累整體經濟。”馬忠普說,從成本價格曲線可以看出,鋼廠成本和市場價格曲線距離并沒有拓寬,因此鋼價還會繼續走高。近期寶鋼、沙鋼等各大鋼廠已紛紛大幅提高鋼材出廠價格。去產能是中國政府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內容之一。但業內人士質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全面協調地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全面推動解決企業發展戰略難題,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集中在去過剩產能上。
例如,推動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國內外市場布局戰略實施;實現企業產品技術升級;發展非鋼產業,讓企業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各種生產經營資源要素在社會化經濟布局結構調整中得到合理配置;乃至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企責任清晰的體制改革,深化減輕企業過重稅負的財稅改革,為實體企業,特別是為中小型民營企業創造寬松的生存經營環境,提高企業產品經營的國際競爭力,等等,都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實現優勝劣汰是一個較長期的市場過程,急于求成,忽視市場關系的調整,會給行業、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留下隱患。”馬忠普說,在去年已壓減了大規模鋼鐵產能的基礎上,下一步更要因勢利導,穩中求進。“要想清楚行政之手到底應該如何使用。煤炭價格瘋漲帶來的市場混亂就是一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