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丁玲娜)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地方政府的年度任務單中,煤炭行業去產能無疑是重中之重。眼看著三季度就將過去,不少省份已經提前完成了年度任務,他們是如何做到平穩、高效去產能的?各地的做法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在不久前的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晨昕介紹,全國范圍內去產能取得積極進展,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都有大幅提高,相關部門正在核實進度數據,很快就會公布。
拿出“真金白銀”補貼企業,青海去產能目標提前完成
從各省情況來看,青海就是提前完成鋼鐵去產能的省份。青海省國資委副主任陳志忠說,今年8月,青海已經完成國家部署的50萬噸鋼鐵去產能,提前兩年完成了計劃三年的任務。截至9月,化解煤炭產能9萬噸,完成了今年任務。青海的辦法多種多樣,政府能拿出“真金白銀”補貼企業,是一大特點。
陳志忠:“去產能后,我們省委省政府要給予企業資金補貼,比如今年安排2億元資金用于鋼鐵、煤炭去產能。”
去產能,福建進行時
在福建,當地政府在全省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進一步自加壓力,提出今年增加去產能215萬噸,目前任務已完成超過七成,主要得益于完善的工作機制,成立省工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專門督戰。
安徽:遵循市場化原則,去產能保供應
在安徽,除了領導重視、體制機制保障到位之外,堅持“市場化”思路,引導省屬煤炭鋼鐵企業有序償還債務,也保障了去產能順利推進。
安徽省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評價處副處長朱曉穎說:“按照企業主體、市場操作、一企一策、政銀幫扶的總體思路,引導省屬“三煤一鋼”企業有序償還到期債務,積極去杠桿,切實防范債務風險,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在“去產能”中轉型升級,探索出路
對于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來說,妥善處理好過去的包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新出路。對此,老牌鋼鐵企業包鋼集團進行了探索,公司總經濟師劉志宏說,今后包鋼集團嚴格控制鋼鐵產能,努力推進以稀土為核心的稀土鋼產業。
劉志宏:“產能壓減完以后,在鋼鐵方面就不再擴產了,就按照現在的產能做精。稀土,稀土其他的各個行業都要做強,使得鋼鐵質量和鋼鐵產品的高端供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樣使得鋼鐵企業能夠提質增效,更好地發展。” 央廣短評:堅持“市場化”思路,保障去產能順利推進。
所謂的市場化,就是要讓企業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和競爭作用,運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正像包鋼集團所做的那樣,一方面嚴格控制鋼鐵產能,不再擴產,主動“做減法”;另一方面把稀土鋼材作為今后的發力點,做精高端業務,精準“做加法”。
產能過剩終歸是個市場判斷,應當通過公平、有效的競爭倒逼企業做出改變,恢復供需的再平衡。沒了行政思維、沒了計劃思維,而堅持“市場化”思路,正是把去產能的主動權交還給企業,保障去產能順利推進。